睢县数字图书馆
使用指南
睢水·睢族·水族
作者:尹传声  来源:本站原创  添加时间:2016年11月14日

        本文题目是三个历史名词。睢水,是中国古代一条著名河流;睢族,可解释为古代生活在睢水流域的一个部族;水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按当今一些学者的观点,就是:远古时期,生活在睢水流域的部族,其中一部分后来辗转流落至贵州、广西交界一带,称水族。睢县,古睢水不仅流经于此,更为重要的是带个“睢”字,因此,有媒体人直说水族的发源地就是睢县。本人学疏才浅,对这方面的学问,不敢自称研究,充其量算是有所涉猎。现把看到的一点相关知识简述出来,仅供参考而已。

睢水
睢水,为古鸿沟支津之一。《水经注》卷二十四载:睢水,故道(源头)始自开封东陈留镇浪荡渠,东流经杞县北、睢县北(故城6里许)、宁陵县南,又经睢阳区南,夏邑县、永城市北,安徽濉溪县南,宿州市、灵璧县、江苏睢宁县北,至宿迁市南流入淮河。
睢水,按古代说,流经陈留、梁园、楚州、临淮四郡,按今天说,流经河南、安徽、江苏3省12市,全长约1300余华里,加上众多支流,其流域之广大可想而知。金元以后,由于黄河南灌,睢水故道日湮。至清代,河南境内已悉成平陆。睢水在睢县境,大致流经今西陵寺(榆厢)、尚屯、城郊、尤吉屯4乡镇。
在古睢水流域,因睢水而取名的就有河南的睢县、睢阳和安徽的睢宁3个县。睢县,秦时置县,汉称襄邑,宋升拱州,金天德三年(1151),因睢水泽被此地改称睢州。清不辖县,1913年州改为县。睢州之名,历史上是先安徽、后河南两个地方有称。《辞海》:睢州:(1)南朝梁大通元年(527)置,治顿丘竹邑城(今宿州市北)。辖境相当今安徽宿州市北部、濉溪、萧县,及江苏沛县等地。北魏改南济阴郡,北齐复为睢州,隋开皇三年(583)废。(2)金天德三年(1151)改拱州置。治襄邑。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睢县、民权、柘城及兰考东部;睢阳,战国时已称,为宋都。秦置睢阳县,以在睢水之阳而得名;睢宁,西汉初建睢陵县。隋时,睢陵县撤销。金兴定二年(1218),始置睢宁县,名字取“睢水安宁”之意而得来。
睢水,不仅古老,而且流域广大,注定会有很多历史故事在这里发生。
睢族
睢族一词的发明者,可能是王大有先生。他在《中华源流》一书里,有几个零星片段涉及到睢水、睢族与水族的渊源关系,综合起来,大致是这样讲的:古睢水称为“老濉河”。睢为商代燧人裔族。睢与巂、遂、燧,是一族多称,音同字异。睢族文化发祥于西北昆仑合黎山(甘肃河西走廊中部)、不周山(传说中的神山,常见的说法是在帕米尔高原)、贺兰山(甘肃与内蒙古交界)。夏商时,迁到中州居于睢水流域,是燧明国(传说燧人氏建立,遗址位于今商丘)的中心区域,都于睢与睢阳,城方,四周环水,为辟雍城制。今河南境内有睢县老城与北湖,商丘有睢阳城,四周环水,即其古渐台(建在水中的负责晷漏律历的天文台)遗制。西周灭商后,睢族的姻亲族奄国(商末周初位于山东曲阜之东的一个小国)王室族众一部南迁今江苏常州建新都渐台淹城,城三重,三重水相围,故名水罗城。同时,睢族一部与奄族一起南迁,先至歙(今安徽歙县)、黟(今安徽黟县),南入婺源,西入鄱阳湖、洞庭湖,至黔南(今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都栁江流域一带定居,仍称睢,今为水族。
水族
水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虽”。史称“僚”、“夷”、“水苗”、“水家”、“抚水蛮”等。总人口约40万,主要分布在贵州三都、荔波、榕江、从江、独山、都匀等县市和广西北部毗邻地区。文字有水书。通用汉文。由于水族文字源出神话,水书又有不同版本的演绎,加上别具一格的民俗民风,这个民族更显得古老而神秘,成为国内外一些学者研究的对象。尤其是在水族的起源上,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汇总起来,主要有:早期学界的骆越(生活在越南、广西交界地区的古民族。此说已被基因测序彻底否定)说;西南的土著说;民间的江西、安徽迁移说;东谢蛮(古族名,唐代分布在今贵州东北境)说;宋代西南龙番氏(部族)后裔说;南方水上族群说。还有说是产生于隋唐之后的一个后起民族,甚至有说是从印度支那来的。无论哪一种说法,也不管你信或不信,反正都有它的由头和依据。
当前学界,只是对水族约于七、八百年前分期从江西、广西、湖南等地迁至今贵州境的看法达成了共识。首开水族古文字系统研究先河的著名社会学家岑家梧认为,水书与殷商甲骨文有因缘关系,其创始地在西北,后辗转迁移而传入黔。由中科院等共同完成的基因研究显示,生活在南方的水族人群较其他南方民族群体与西北人群的序列更有相同性。在水族历史渊源的研究上,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中原睢水流域说。此说以学院派贵州民族大学教授潘朝林、韦宗林为代表。他们以河南古有睢水,水族又自称为“睢”,所以水族源于中原睢水流域;二是源于“共工(炎帝的后裔)大族团陆终(颛顼帝的后裔)支后裔”说。此说以贵州省社科院原院长蒋南华、民族学研究者韦章炳为代表。他们认为,共工及其先辈世居南方,他在颛顼和帝喾高辛时期曾任“水正”,其子裔及其部族又以治水和水田稻作为业,因“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水族的族称亦自此而来。学界对这两种说法都不乏质疑者。
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情况,大致可以得出:水族先民的迁移史经历了中原——西北——南下的过程。但这也只是猜测,是一个综合的、较为合适的、能让人相信的说法。水族学者潘一志的观点是:水族的起源和迁移,没有文化记载,只有口头传说,而且传说还不一致,这就很难肯定其中哪一种说法是对的。可以说,时至今日,水族的起源仍旧是千古之谜,期待着各类专家学者去进一步探索考证。
当前,水族文明与中原文明的姻缘关系,水族人与中原的姻缘关系,已成为一些学者的研究方向。一些学者之所以进一步把水族文明的渊源指向中原睢水流域,主要依据是因为“睢”与“水”音相近。这难免让人觉得有点牵强。水族的发源地,如果把在睢水这个较大流域再进一步缩小范围,能不能锁定在其上游县之一的睢县,这可作为一个有创意、有价值的课题,我们要积极迎合和精心研究。有志于睢县历史文化研究的应该加入到这个阵营里去。我们期待着有分量、有考据的研究文章问世,为悠久厚重的睢县历史文化增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