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数字图书馆
使用指南
陈氏家族崇文重教代代传
作者:陈广熙  来源:本站原创  添加时间:2017年03月01日

 

睢县蓼堤镇陈菜园村,被十里八村誉为崇文重教的村庄。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就注重兴办学校,培养人才。
该村东头,原建有陈家堂庙,后楼早废,大殿、二殿及三门基本上完好。1927年冯玉祥在河南任督军时,破除封建迷信,打庙神倡放足,取缔私塾兴办新学。该村主事聘请赵西亭(西平人,黄埔军校毕业,中共党员)任教,在此办起了学校,是当时睢县乡村办得最早的学校之一。不久赵西亭辞聘回乡,又赶上兴修水利凿井用砖,将闲置的三门扒掉。
1936年,陈家瑢、陈家琚筹划办一所完全小学,将陈家堂残存建筑拆除,移于村西头。建成教室三所,因38年睢县沦陷,办学夭折。
1945年国土光复,因客观条件所限,建一所完小无望,陈家瑢又将建成的教室拆移至螭蚁庙,建成了解放后睢县西北三所建校最早的完小之一——螭蚁完小,陈家瑢任校董和第一任校长,方圆一二十里的农家子弟来此就读。后来,发展为初中,并一度成为一所完中(从初一到高三)。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原开封市副市长、人大副主任卜兰忠,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吴长忠,解放军大校朱景军,都是在这里就读的小学或中学。
1964年,国家为了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教育体制实行两条腿走路的“双轨制”,号召广大农村兴办耕读学校。大队支部书记陈家勇闻风而动,抽调村中知识青年陈广西,在一个废弃的牲口屋内,用土坯砌成桌凳,办起了“陈菜园耕读小学”。
陈广西在这所顶露天,墙透风的教室里,一个人上午下午教一二年级复式班的语数,早晨晚上教早晚班(学生是没有上过学的十几岁的青少年),多次被评为公社、全县模范教师。
1971年各大队都筹办一所小学,陈菜园大队把陈菜园耕读学校,迁至陈菜园村与张庄之间,名为“陈菜园小学”。1974年,该校又与吴庄、燕屯两校合并,校址选在陈菜园村西头,名为“蓼堤镇第二小学”至今。
陈菜园村陈氏家族,并不以为学校不是自己村的,就不过问了。
2003年,因为学生较少,镇政府有撤并该校意向,陈菜园村干群为了让孩子们就近上学,委派代表多次与镇党委协商,要求保留。领导答复,暂时可以保留,但不再投资建设。
由于校舍建筑质量不高,教室几近危房。陈氏家族一些热心教育的人士,自发地组织捐资助学,动员本村在县内外所有的工作人员,共捐资6万余元,翻修教室、办公室   间,彻底改善了学校面貌和办学条件。
在这次助学捐资活动中,离休军职老革命前辈陈佩亭捐助一万元,离休教师陈家玺、陈家环、陈广馨、陈广启各捐一千元,在外地的离休干部陈广伦一千五百元、陈文忠一千元,其他的干部、教师、职工、村委干部几百元不等,一些村民也几十元的表示了自己的心意。本村委的杨信文、杨富良也纷纷解囊。所有捐资者,不论多少,都在纪念碑上留名。
2014年,因学校离罗阳学校较近,学生有所流失,有些教师也不够安心。热心教育的陈氏族人合议,想留住学生和老师,必须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支持学校需要有一个长效机制,于是在村委支持下,成立了一个“尊师重教理事会”。村委支书陈文立、名誉理事长陈广西、理事长陈建国,立即发动和组织了第二次捐资助学活动。
这一次,捐资人范围更广,除了干部、教师、职工,有更多的村民积极参与,有的几十几百,多的一千,共筹一万七千多元。
理事会把筹集的钱作为基金,用于奖励先进教师、模范学生,节日慰问教师 ,以及资助村中考上大学的贫困生,奖励考入一类大学的大学生。
2016年陈某考上了大学,但他的父亲身患严重疾病,不能干活,长期服药,家境十分贫寒,理事会及时地资助他一千元现金。
 
2016年10月5日
 
 
 
附:陈氏家族族训
(录自《陈氏家谱》)
 
爱国爱家  遵纪守法  团结友爱  诚恳坦荡
尊老爱幼  孝悌为先  克勤克俭  谨言慎行
笃行礼仪  讲究文明  崇尚科学  注重育才
 
 
上一篇:厚重睢县
下一篇:没有了